轉載文章已被本站追蹤,公開轉載請註明網址出處,請尊重智財權。

2013/04/10

星龜的代謝疾病

    陸龜能如此的長壽,原因是牠拒絕老化。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爬蟲學副館長賴克斯沃錫博士表示:「百歲烏龜的肝臟、肺臟及腎臟,和十幾歲的烏龜,幾乎沒有兩樣。」。
    賴克斯沃錫說:「烏龜其實不是老死的,事實上,假如沒有被吃掉、被車輾斃或病魔纏身,烏龜可能永遠不會死。」,陸龜有本事使其生物時鐘幾乎停擺。史密森博物館爬蟲學館長札格博士說:「牠們的心臟未必由神經刺激,也不用一直跳動。牠們能隨心所欲地開關心跳。」 

    爬行類動物被公認、常見的病症就是『代謝問題Metabolic Bone Disease』簡稱MBD。在人工飼養下的星龜,MBD是複雜的疾病;飲食中的鈣不足或過多的磷〈非絕對比率〉;食物中存在過多阻礙鈣吸收的成份〈如:草酸鹽〉;UVA、UVB、維生素D缺乏症;蛋白質攝取不足;腎臟或肝臟出現病變,妨礙維生素D 的活性轉換;因腸胃道疾病影響吸收;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疾病,產生的激素影響了鈣代謝;長時期的低溫環境,致使鈣的吸收、消化減弱…等,都是代謝疾病的成因。

    星龜一旦罹患代謝疾病,通常都會在鈣的代謝上作系列的討論,相關臨床症狀包括:纖維性的骨質不良、骨軟化、甲狀腺功能亢進、骨質疏鬆症和佝僂病。雖說代謝疾病的引發,並非單一的原因造成,也不全然只是缺鈣那麼簡單,然而,鈣不足的確是影響了其他的生理系統,包括肌肉與心臟的收縮和凝血。

    一般飼主都知道,鈣2:磷1,是星龜理想的飲食,但鈣代謝問題卻非如此簡單就能解決。維生素D〈尤其是維生素D3〉對鈣的新陳代謝也至關重要,因為一些爬行類動物像人類一樣,無法吸收維生素D,必需透過紫外線照射來製造自己的維生素D,星龜也是如此。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MBD 是鈣、磷在星龜體內比例不當的結果,一般情況下比例應為鈣2:磷1〈2:1到3:1之間〉。當星龜體內鈣質較低的時候,原生機制會從骨骼或血中抽離出鈣來彌補,但這不只使得骨骼軟化,更導致可用的鈣骨纖維組織沉積,進而使星龜骨質與殼密度不足。

    代謝疾病症狀,因構成條件、嚴重性和時間的長短而有所不同。由於鈣在星龜的骨骼形成和肌肉功能佔極大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的症狀,就出現在骨骼和肌肉問題上,包括:屈腿或腿腫脹、瘦到見骨的長腿;拱形背脊或尖凸的三角隆背;兩邊下巴腫脹;下頜嚴重內縮,出現天包地嘴喙;背甲或腹甲軟化;腿和腳趾因肌肉抽搐而有不自主的顫抖;跛行;厭食;便秘;容易骨折;昏睡;虛弱至四肢無力撐起,甚至出現局部癱瘓。

預防比治療更加容易,正確的星龜飼養包括:
1 飲食中要有均衡的鈣、磷、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其他營養及礦物質;
2 適當的日夜溫差;
3 自然的太陽光照;
4 足夠的空間與活動。

MBD的最佳照護就是改善飼養環境與方式,特別是加強飲食方面的調整及充足的紫外線,因為世上沒有一種藥物是真正用於治療MBD的。所以,在實務上透過提供適當的天然光照及環境和飲食調整,確實是可以預防及治療鈣代謝引發的疾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