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溫的爬行類動物其肝臟與恆溫的哺乳動物一樣,都擁有自體修護和再生的能力,星龜罹患肝臟病變即使已存在一段長時間,但這期間內也不會顯現絲毫的臨床病症。許多飼主的經驗談是「星龜會毫無徵兆的〝暴斃〞」。
星龜會吃、能吃,正常排泄也正常成長、交配,但它還是倏忽的死亡,窮追究理的飼主往往在送龜解剖後才發現,星龜死亡是肝出現問題。至今,星龜的肝臟疾病被等同於絕症看待。
然而,星龜在精細的人工照護下,為什麼還會讓肝壞了?太多因肝而起的〝突然死亡〞,讓眾多的飼主與獸醫師們不斷的提出種種猜測。其中,大多數認為和消化系統、腸胃病有一定關係;近年,有觀察發現,常年加溫飼養的幼龜,肝水腫及各類疾病的得病率較高;檢驗群聚的幼龜集體死亡現象,亦普遍存在著肝的問題。
事實上,肝病總體來說一種慢性病,目前也只能在預防方面努力,至於是環境因素或傳染導致都有可能,對於疑似肝臟疾病的星龜,最好至設備齊全的寵物醫院做血液檢測。
肝臟疾病通常經由血液的檢驗數據,判斷其發炎狀況,約略分為:
1 因感染導致的肝病,傳染性肝炎。
2 食物引起,非感染導致的肝病,脂肪肝。
3 中毒引起的肝臟病變,急性肝炎。
4 藥物治療導致的肝病,肝炎。
5 代謝引起的肝病,慢性肝炎。
初期症狀:眼皮四周及鼻頭、四肢慢慢變白,行動緩慢。
中期症狀:眼皮及鼻頭、四肢轉黃,且有多部位膿腫現象,食量降低、體重驟減。
後期症狀:星龜疑似疼痛的不時的張嘴,頭部及四肢有膿物覆蓋、四肢無力撐起、無食欲、無飲水。
一、感染導致的肝病變
過高密度的飼養環境,往往會導致細菌增生,管理不當更會加快污染。因細菌感染導致肝臟病變的有:沙門氏菌,單胞菌屬;原體菌病毒引起的肝臟病變的如:皰疹病毒;真菌引起的肝臟病變如:黴菌、念珠菌。星龜感染了肝病,會讓免疫系統崩潰,引發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時通常都非常消瘦,乾淨的環境、合理的飼養密度、隔離飼養都是預防的關鍵。
二、非細菌感染導致的肝病變
在臨床上的脂肪肝是指:「多數肝功能細胞被脂肪細胞代替」。脂質沒有以最佳方式代謝掉,儲藏積存於肝細胞中,形成肝細胞的功能缺失,肝臟逐步的發白、變硬,及至發病後,開始出現長期的厭食,同時,因厭食再引發其他的組織疾病,最終造成全身性的問題。
在正常情況下,健壯的星龜和處在積病過程的星龜是非常難區分的,況且星龜的正常脂肪分佈和臨床相關的肝病分界線也是非常模糊的。在一些研究報告中經常可以看到脂肪肝病理是由:「不正確的餵食引起〈如:給餵高脂肪的肉類、蠶蛹等〉」;也可以是「長期的過度餵食」;更普遍的是因為「飼養空間、光照與活動量皆不足的超重」。這些問題在人工飼養下非常常見。
三、中毒引起的肝臟病變
環境中各種化學藥品、殺蟲劑、除草劑、清潔劑、遭污染的食物都會引起肝臟變異。食材中的各式龜糧,普遍添加動物性粉料、動植物性油脂及其他合成、人工添加物,其間,或因取料不新鮮、酸腐,或因長期放置、保存不當等引起變質,這些變質產生的有毒物質一旦進入星龜體內,會對肝臟造成直接且立即的損傷。
四、藥物治療導致的肝病變
在星龜的預防或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各類藥物〈如:磺胺類藥物、氯黴素、四環素等〉或各種營養添加劑〈如:強調生長的餌料、多元維生素、胃及腸道菌劑、D3鈣粉等〉,因用量過多、長時間使用,龜體代謝、排出不及,長期積存於臟器也會引起肝病。目前,針對治療藥物導致肝病,最普遍、最常見、最被輕忽的莫過於治療原蟲的藥物,尤其是殺阿米巴原蟲的藥物。在台灣,不適當的用藥與廣泛的添加劑使用,所造成問題已愈加被重視、探討。
五、代謝引起的肝病變
在人工飼養過程中,不適當的環境與過多的人為思考,亦會因紊亂的作息、營養過剩、營養代謝不良等引起肝臟病變,最常見的就是深植人心的「加溫理論」。在台灣,星龜飼主往往礙於居住的環境空間採行室內箱養、缸養,再加上錯誤資訊與直接恆溫動物的感觀下,將龜窩溫度常年維持在26℃ ~ 32℃之間,特別在冬季期間,更多是日夜不分的採用溫室飼養方法,連設有溫度階梯的龜窩,其低溫區往往也在25℃以上。
寵物心態下,飼主一年四季都希望見到星龜有如常的活力,感受稍有互動的餵食過程。然而,如此的基礎設定及自然環境與活動空間若有不足,無形中強化攝食以及延長生長期,雖然星龜因此快速生長,但同時,星龜賴以長壽的自然代謝,在這些情況下,不但無法得到休息與緩衝,另一方面也讓肝臟組織長期負擔過重,長久以往,肝臟病變即是不可避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