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文章已被本站追蹤,公開轉載請註明網址出處,請尊重智財權。

2015/03/27

轉載:草食性爬蟲類消化道常見疾病

草食性爬蟲類消化道常見疾病
2014/11/12        作者:余品奐醫師

        爬蟲類在與高等脊椎動物如鳥類及哺乳類的競爭下,已成功演化並適應在各種不同生態棲位下所需的特殊生理及解剖構造,在各器官系統中,消化系統的變異尤其是在不同目的爬蟲類中擁有最多的多樣性。



        爬蟲類的消化道與高等脊椎動物模式大致相同,包含:嘴、口腔、口咽部、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而消化道終止於瀉殖腔則與鳥類相同。爬蟲類種類廣泛,如:蛇、蜥蝪、龜鱉及鱷,而草食性爬蟲類則多為龜鱉目動物及少數蜥蝪,臨床上常遇到的動物例如星龜、蘇卡達象龜、豹龜、台灣斑龜(長尾龜)、綠鬣蜥、成年的鬆獅蜥。
        草食性爬蟲類的口腔黏膜一般來講為淡粉紅色,因此不能做為貧血與否的判斷,但口腔黏膜應為潮溼的,黏稠緻密的口腔分泌物通常代表脫水。大部份的爬蟲在硬顎處有一裂隙,稱為choana,此通道讓爬蟲類得以不張口而以鼻腔呼吸空氣。
        爬蟲類的食道具有許有重要功能,包括傳遞食物入胃、暫時性的食物儲存及幫助機械或化學性的消化動作。某些陸龜利用強壯的食道肌肉來輾碎食物開始機械性的消化。化學性消化則多發生在末段食道,靠得是來自胃部的消化液逆流及局部製造的胃蛋白酶在此作用。
        爬蟲類的胃由胃底部及胃幽門部組成,少數有賁門部。爬蟲類胃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和消化食物,由於爬蟲類胃的高延展性,讓胃部可以儲存大量的食物。

        消化的速率則依動物的體溫、水合狀態、食物種類、大小及動物本身的健康狀態而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說來,當爬蟲類處在其最適溫溼度範圍下,消化所需的時間是在溫溼度範圍外時的0.25至0.33。
        胃蛋白酶原是由溫度和胃中酸鹼度所調控,而胃中酸鹼度也受到爬蟲類中心溫度所影響,因此應針對不同爬蟲類提供最適合的溫度區間,以免造成消化道的蠕動及消化速率下降,進而導致食物的腐敗。
        在草食性爬蟲類的小腸及結腸有相當大的區別,主要原因是草食性爬蟲類的結腸同時是進行後腸醱酵的位置。
        如同大部份進行後腸醱酵的動物,草食性爬蟲類也常因多樣的內在及外在因子出現腸胃蠕動速率下降的情形。在禁食的爬蟲類胃的蠕動速率小於進食的爬蟲類,而進食的體積、種類、組成、動物的體溫同樣決定食物經消胃腸道的時間,一般說來,草食性爬蟲類需要約三至五週的時間將食物完全通過消化道。
        

        消化道食滯是草食性爬蟲類最常見的問題,這是一個症狀代表的是爬蟲類的消化道蠕動減慢,但造成的原因包括飼養管理問題以及疾病。
        常見的飼養管理問題包括溼度過低、飲食中纖維不足、水份攝取不足、溫度過低及餵食頻率不當、營養素如鈣質的缺乏。提供纖維質與專業益生菌的營養品也能提供良好的消化道蠕動幫助,也為一種日常保健的良好輔助選擇。
        許多爬蟲類在進食習慣上是不具選擇性的,所以在飼養下很容易將食物旁的底材一併食入,在消化道異物阻塞的爬蟲,會出現急性的厭食及沈鬱,嘔吐及反逆在爬蟲類是不常見的症狀,一旦發生都代表了疾病在程度上一定的嚴重性。
        寵物家長應該隨時注意寵物的症狀,定期讓帶寵物給獸醫師進行健康檢查,一發現寵物有出現不正常的情形,即應進快就醫。


文章來源
http://c4e.com.tw/zh-TW/articles-content/id/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