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動物的飼養,都是由喜愛到認識,再從認識到了解,這些過程最後貫穿成為持續飼養的樂趣。也因此,藉著飼養前先充分認識所接觸的物種,方能讓飼養成為累積樂趣與特殊經驗的過程。
在大自然的生態鍊中,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在同一條件下,變溫動物存活數量普遍比恆溫(溫血)動物多十倍。
變溫動物也稱為冷血動物或外溫動物,沒有體內調溫系統的動物,無法靠自己的能量來取暖或降溫,多從行為活動來調節體溫,如蛇、龜在石頭上曬太陽以增溫;魚在水中隨溫度變化更換不同的深度;沙漠動物炎陽下即埋在沙裡降溫保水;昆蟲顫動翅膀用以散熱…等。
相同體重的變溫動物只需要恆溫(溫血)動物的 1/10 ~ 1/3 能量即可生存。而變溫動物的低能量消耗,也代表其吸取物質所蓄積能量可以比溫血動物高。也因為變溫動物容易積儲足夠的能量,其繁殖期也比較短。因此,它們的生活幾乎都是依循著白天活動,夜間休息法則。
陸龜是變溫動物 Poikilothermic Animal
因為行動緩慢,在遷徙行為上,無長距離及季節性動物來的明顯。更因為生理上受到環境及溫度等條件的限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遠不及一般的哺乳動物。
雖是如此,陸龜相對於生理上更受環境條件限制的兩棲類,陸龜的地理分布尚稱廣泛,除了長久與大陸隔離的澳洲以外,在亞洲、非洲、美洲與歐洲大陸,都可以見到這些在型態與生理上都相當特殊的物種。
陸龜在全球的分布範圍,涵蓋溫帶至熱帶地區。其中包含了溫暖潮濕的灌木林和熱帶雨林、乾燥的乾草原與高地,甚至是高溫的莽原與沙漠環境。
對於陸龜而言,一旦分布的環境出現些許的不同,其對溫、溼度的要求、忍受範圍或食物的選擇上,便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差異,也在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中,陸龜展現出特化程度極高的生理與生態行為,不像一般澤龜或箱龜,可以就許多相似的特性來予以歸納。
因此,在專門介紹陸龜種類或飼養管理的相關文獻中,總是不厭其煩地針對每一種陸龜,就溫、溼度、光照強度、晝夜溫差、食物種類,甚至棲息環境詳加介紹。
陸龜 Tortoise 一詞涵蓋體型上差距千百倍的「加拉巴戈象龜Geochelone nigra」與「馬達加斯加」的「蛛網陸龜Pyxis arachnoides」。
陸龜的魅力,並非侷限於個體外表所展現的色彩、紋路或體型。如果詳加細心觀察,牠們那獨特出眾的地理分析、生態、生理構造與行為,絕對會讓人更加疼惜。
陸龜的分佈,在生物學上具有不可忽視的絕對重要性。因為藉由個體individual與族群group在環境中分佈區域與數量變動,可以推測生物的地理性分佈。這些在種類、屬性,甚至是生態要求上差異甚大的個體,以生物分類最小單位的「種」,來正視其在諸多不同條件下的差異之處。
小部分因為地理隔離的同種類陸龜,在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過程,多半會衍生出外型上有所差異的個體;分佈於加拉巴戈 Galapagos群島上的陸龜,在不同分佈的島嶼上,便產生了殼甲型態與攝食種類迥然有異的個體;而廣泛地分佈於歐洲大陸上的歐洲陸龜 Testudo gracae,更因為個體間彼此複雜的親緣關係,造成分類上的特殊與複雜性。
因此,已在環境中「適應」的陸龜種類,每一群、每一種、甚至每一個個體,其在生理或生態上所展現出來的特色,應該都是在長期「演化」下,所表現出生命對於嚴苛環境的具體投射。所以,對於每一隻陸龜而言,牠所能給予我們的體驗都是彌足珍貴的。
在物競天擇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下,唯有能「適應」環境並從中獲得資源的個體得以存活下來,然而要將族群擴大,甚至在環境中維持相對的優勢,還得經過與其他物種間的相互競爭。
陸龜因為分布的地理與棲息環境的明顯差異,分別演化出各種「適應」環境的各類特定生理功能。棲地較偏水域環境的澤龜,或在外型上相似的箱龜,相對於陸龜在對抗乾燥與高溫等嚴苛環境下的生理與生態行為是望塵莫及的。
當環境溫度過高時,變溫的陸龜動物,因散熱能力不佳亦會因體溫過高而死亡。環境處於高溫時期,陸龜覓食條件有限且需耗費較多能量,棲息在高溫沙漠或邊緣地區的陸龜,除了利用洞穴躲避白天的高溫之外,亦會減少活動降低代謝速度進入休眠狀態,以減少因高溫缺水產生的不利影響,此種現象一般稱為〝休眠〞。
少數陸龜演化出冬季休眠的能力,來對抗嚴寒的氣溫,這類陸龜就分佈在歐洲至中亞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的溫帶地區及北美德州。
所有動物的原生性,都是在求生本能下的趨吉避凶,陸龜進入冬季休眠的條件,除低溫時間長短因素,溫度約在5 ~ 10度間,在地處熱帶及亞熱帶的台灣,200公尺以下低海拔環境的冬季溫度顯少低於10度更不會接近冰點,所以一般陸龜動物不會真正進入冬眠,只能算是降低活動量,進行度冬的變溫動物的〝僵冷狀態〞。
觀察台灣大部分水棲性的龜鱉種類,一年四季都可以活動,但陸棲性的台灣原生食蛇龜在溫度較低,食物資源相當欠缺的冬季,會減少活動、躲進洞穴或埋進土裡度冬即是一例。
2012/05/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